首页>>新闻详情
  
观瞻枣园 ——陕西旅行中的红色记忆
来源: | 作者:张惠民 | 发布时间: 2023-10-26 | 95 次浏览 | 分享到:

西安,这座有13个朝代曾在此建都的千年古城,被史学家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延安,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革命的圣地。

金秋十月,风和日丽。浦东新区个民协会一行28人,怀着对陕西古老的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怀着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崇敬和对革命圣地的憧憬,飞赴陕西,开始了人文历史探索及红色文化学习之旅。

组织这次参观考察活动的是浦东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民营经济协会党支部。考察团由党支部书记、个协会长杜中友和区个协法人、第一副会长陈建芳率领。随行人员有来自各街镇的区个民协会副会长、理事、会员,其中不少人是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成就卓著的企业家。作为红色之旅,考察团自然少不了我们的共产党员。

10月12日早晨,天蒙蒙亮,在旅馆匆匆早餐罢,大家不顾连日来参观西安古城墙、大唐不夜城、延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甘泉大峡谷、秦始皇兵马俑等诸多名胜景点的旅途劳顿,乘大巴前往延安城西北的枣园。根据日程安排,去枣园参观,应是这次旅行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延安精神的重点和亮点。

据史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历经十一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十五军团会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同第一方面军会师。这就是史称的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结束后,延安,自1937年至1947年成为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地处距延安城7.5公里的枣园,自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移进驻后,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块红色的革命纪念地。

听随车的导游说,枣园原是驻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党中央辗转到延安后,中央社会部进驻园内。园内原有几排窑洞和一些果树,房屋不多。1940年后,陆续在园内修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三幢“品”字形的小洋房和其他房屋,栽种了果树、花草,使这个优美的山城园林更显得秀丽幽雅。

步入枣园,阳光温柔,清风拂面,顿觉神清气爽。为保持安静,大家遵嘱戴上耳机,由一位园内的专职讲解员全程为我们讲解。他富有亲切感的介绍,使我们对党领导全国军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进驻枣园办公期间,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建国,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启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解放区军民,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做了充分准备。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侵占延安后,枣园里的一些建筑物遭到破坏。

全国解放后,枣园依照原貌陆续进行了修复,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现开放的遗址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的旧居、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枣园作战室等。

依依不舍地离开枣园时,大家收获满满。每人的手机里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藏的照片,有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铜像前拉着党旗的集体合影,有在各位伟人旧居前驻足观瞻的瞬间,有凝神聆听讲解的生动画面……

枣园匆匆一别,更多的则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优良传统?如何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何发展当今艰困的民营经济?身处新时代,民营企业家、个体劳动者的创业之路该如何走?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

诸多如何,期待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奋斗,交出答卷……

巍巍宝塔山,记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滚滚延河水,传承着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标志的延安精神。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能排除万难,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