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产党员张惠民,可以说是浦东的“曹路通”。
他既是一个精神文明园地中辛勤的耕耘者,也是曹路地区个体经营户中的佼佼者。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曹路人,张惠民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和文学创作,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曹路的乡情乡愁,可谓经商、笔耕两不误。

1972年12月,张惠民进入顾路公社文化站,就与相机和文化结了缘。他刻苦努力,先后任创作组组长、文化站负责人,参加了川沙县摄影协会。历经40余年,他收集民间史料,参与《顾路志》《曹路镇志》《川沙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上海卷)》等志书的撰写和摄影,策划筹建顾路历史人文展览馆等。
1993年,张惠民因征地而下岗,成为个体工商户,从此被“推”入了自食其力、以一技之长养家糊口的“商海”,经营照相服务业数十年。生活不易,商途坎坷,但他以诚信招揽客户,照相馆稍有起色,便热心回报社会。作为一个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经商不忘使命。他为老弱病残上门免费拍照;每年为区、镇红十字会献爱心捐款;汶川、玉树地震他发动个体工商户纷纷解囊出力。曾多次被评为市、区文明个体工商户及先进个体劳动者、上海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2016年10月,在浦东新区第六届个体劳动者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21年1月在区第七届个协会员代表大会上因年届七旬而辞去区协职务,但仍担任着个协曹路分会会长,经常组织个协会员参加为民服务的志愿活动等公益事业。 为了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他将照相馆的经营放手交给了女儿。2004年6月始,张惠民应邀受聘于曹路镇人民政府,从事新闻宣传。2006年10月创办了《新曹路》报,连续任该报编辑10多年。期间,为市、区、镇写了大量稿件,曾多次被评为区、镇宣传系统先进个人。

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在照相馆工作之余,他经常深入民间走访。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张惠民断断续续写下了近100万文字,先后编著出版了《沧海探珠》《乡音袅袅》《桑梓落叶》《岁月履影——曹路民间老照片集萃》四本书,为曹路抢救并保存了一份可贵的文史、图片档案。上述四册图书已被浦东档案馆及有关图书馆收藏。
2019年3月,在曹路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张惠民在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大厅举办了曹路老照片大型展览,并为参观群众作讲解。展出一月余,镇域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踊跃参观,作为党史和乡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市区的一些作家和文史工作者也闻讯赶来,颇受好评,《浦东时报》作了重点报道。
张惠民爱好文学创作,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是他的一个追求。他创作的文学作品诸如剧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在市、区多家媒体发表,且多有获奖;出版民间文化系列图书在乡间广获好评;为曹路《花篮灯舞》《民间故事》成功入选上海市非遗项目功不可没……
2017年暑期,张惠民为辖区几所高校的100多位学生代表作了题为《源远流长话曹路——我对曹路历史文化的一些探索与考证》的讲座,让青年学生了解曹路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从而鼓励学生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宣讲历时一个多小时,许多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反映说,这是一堂在课堂里听不到的乡史传统及社会实践课
2019年6月下旬,在“我们都是追梦人——曹路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主题活动”中,张惠民作为5位“在重点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的曹路党员代表”之一上台接受表彰、采访。
为丰富居民的读书生活提供书源,他给所属金钻苑居民区图书室捐赠了各类书籍400余册,曾向镇域多所学校图书室赠送了自己编著的多种图书;也曾组织“打一”小学的师生参观了曹路的两处历史人文展,让他们了解曹路,从而热爱曹路。
2020年10月,张惠民在镇妇联主办的“曹路镇家庭文化节暨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上,以曹路历史上的共产党员及乡邑贤达等杰出人物故事,为顾路小学的学生作了题为《学习“四史”立大志,争做“四有”接班人》的讲座,受到师生及家长的高度评价。
当地的领导和群众说,张惠民为曹路的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无人能替代的作用。
这年岁末,他被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离退休干部工委及区委老干部局授予“浦东新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誓愿铿锵犹在耳,初心不弃梦幽围。卅年逝去如泉泻,七十才来似手挥。日暮方知惜岁月,夜深始觉恋朝晖。平生信念难回首,善化桑榆一勺肥。”这是张惠民入党30周年时写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经商、笔耕,张惠民都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默默为家乡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尽管年纪大了,可他依然精神矍铄,深入生活,笔耕不辍,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力争写一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学作品,为祖国改革开放助力,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作者:陈朴恩 胡确敏 万颖哲,系上海杉达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