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创意产业园:强化党建引领,点燃发展引擎
——访上海新文创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龙
文/陈凤
初夏午后,伴随着徐徐微风,漫步在沪太路4290号的1876新视觉产业园,蓝天白云、碧草如茵、红砖尖顶、波光粼粼,好似一幅动静相宜的水彩画。该创意产业园由上海新文创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文创公司”)开发建造。在现代感与艺术感交相辉映的办公楼,笔者一行有幸采访了新文创公司董事长曹龙。眼前的曹董事长,外表阳刚健硕,待人接物低调稳重、亲切和蔼。他的“三次”创业历程,以及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股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从建筑工人到民营企业家的蜕变之旅
作为新文创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曹龙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可谁又想到,他的创业之旅,是从两个泥桶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土生土长的上海老港青年曹龙高中毕业后,进入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然而好景不长,公司倒闭了。不甘心回农村的他和表弟拎着两个泥桶在市区四处找零工谋生。回忆第一笔生意,仍然历历在目:“那笔生意是帮重庆北路一家托儿所换瓦片,总共500元钱,还包括材料费,只能赚一点辛苦钱。”可他仍接下这个活,并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赞赏。从此,他把别人不愿意做的活儿都揽下来,凭借细致贴心的服务,曹龙的客户越来越多,从小修小补到后来承接较大的工程,从他和表弟2人到雇佣几十名员工,于1995年创办了上海建饰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他笑称:“这算是我的‘第一次创业’。”
有了原始积累后,曹龙居安思危,意识到装修行业门槛不高,市场竞争逐年增强,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产品革新。1998年,他进军国防军工高新技术材料行业,成立了上海之合玻璃钢有限公司。经过他和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公司研制出的新型玻璃钢天线罩,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军工雷达天线罩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历史,还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气象等领域,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也由此发展成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区里的纳税大户。“这便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曹董事长感慨道。
在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就后,曹龙依然与时俱进,不满足于现状。2002年之后,他进入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中国CEO(总裁)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深造,这不仅为他拓展了眼界与视野,打开了新的认知之门,还为他“第三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曹龙果然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当时,为响应《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成立了上海新文创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第一个项目是位于虹口区大柏树的“1876老站创意园”,这里前身为淞沪铁路江湾站原址及上海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仓库。新文创公司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钟楼、铁轨、站台等铁路元素,将工业遗存与现代设计结合,形成集办公、商业、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创意空间,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品牌入驻,成为虹口区新的网红地标和经济增长点。已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和安全准标化三级企业认证,并斩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100强建设家庭友好场所、上海市先进民营企业、上海市“两新”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系统“小个专”党建五星“薪火点”、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上海市楼宇党建示范点、上海市和谐企业、上海巿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小二级工会优秀案例一等奖、虹口区重点园区贡献奖、虹口区北外滩“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先进集体等40余项殊荣……接踵而至的荣誉,不仅是市场的肯定,也是曹董事长又一次创业成功的见证。
旧仓库到综合时尚创新空间的蝶变之路
“1876老站创意园”一炮打响后,借助品牌效应,新文创公司又先后打造了“1876江苏启东高新产业园”“1876新视觉产业园”等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宝山区大场镇沪太路4290号的“1876新视觉产业园”,这是曹董事长和公司全体同仁近年倾心打造的又一个“得意之作”。
该园区的前身为一处物流仓库,散布开来的一栋栋仓储建筑,最早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实现更新升级、腾龙换鸟,逐渐成为老仓库面临的问题。2020年左右,已有“1876老站创意园”成功经验的曹龙独具慧眼,相中了这片略显偏僻的老旧仓库。几年内,一场“点石成金”的奇迹再次上演。
跟建筑、设计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曹龙,审美品位颇为独到,追求极致的美学。为了让老仓库实现大变身,特邀请了“红点奖”的设计者朱建华操刀打造。项目灵感从仓库衍生而来,16栋单体建筑,以“谷”建“仓”,将现代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和中国传统的双坡屋顶、梁柱结构相结合,既有工业风的混凝土建筑,也有红墙外砖、拱形门廊的中式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充分尊重历史,“修旧如旧”,至今还保留着碉堡、水库等战争时期遗迹。置身其中,古老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融合,流淌诗意的空间美学。
“1876新视觉产业园”自2023年开园以来,伴随新文创公司的巧妙运营和贴心服务,众多科创、文创企业纷至踏来。“跟传统的科创或文创园区不一样,我们是打造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与科技、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时尚创新空间。园区内大师工作室、美术馆、会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人才公寓、公共食堂、河岸绿地等一应俱全,为入驻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曹董事长介绍道。据了解,目前园区入驻率90%以上,年度生产总值显著,成为宝山区环上大区域内新地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开始,后备箱集市成为“1876新视觉产业园”的“固定节目”。活动吸引来了各类车主纷纷前来“练摊儿”,首饰、传统工艺、DIY、复古收藏、儿童玩具、宠物用品等摆满一部部汽车后备箱,令众多白领、居民驻足。这里还是“遛娃胜地”,不仅能扎帐篷露营野餐,各类亲子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更有年轻人喜爱的各类展览、活动、讲座轮番上演。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这里的创新和艺术氛围所吸引。凭借着让老仓库“破茧成蝶”的硬核实力,新文创公司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品牌特色园区,并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大场镇先锋堡垒、“时尚100+”时尚空间、“上海设计100+”设计奖等殊荣。
让党建工作成为企业的“金字招牌”
就在前不久的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之际,作为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系统五星“薪火点”的新文创公司党支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建开放日活动。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近距离领略了“1876新视觉产业园”独特的党建风采与企业文化,曹董事长则带来一堂党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党课。
这么多年来,新文创公司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回首企业发展历程,曹董事长动情地说:“企业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深切感受到,非公企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才能促进发展,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带来效益。”曹董事长具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在党建工作方面同样具有超前的意识。公司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党支部,党员20多人。在曹董事长的支持和领导下,企业的党建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先后获得上海市“两新”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楼宇党建工作指导站示范点、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党建“五星”薪火点、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虹口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优秀党支部、虹口区“两优一先”代表等荣誉。
采访中,笔者向公司党支部书记刘叶芳了解到,新文创公司党支部紧紧围绕园区管理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一年,我们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就开展了30多场,既有本支部的活动,还有和其他单位党组织的共建联建活动。”刘书记介绍道。尽管这些活动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但曹董事长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认为通过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这其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公司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方法,以“党建+”模式确保党建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如“党建+管理”,就是以党建引领公司优化制度建设,让管理更规范高效,提升工作效能,从而更好服务于入驻的企业,构建多方受益的格局。“党建+项目”是将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紧密结合,有效推动公司完成了园区文明单位创建、安全标准化建设、争先创优评选等具体工作,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能。“党建+文化”则是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内部凝聚力,激发员工归属感。具体而言,在关爱员工方面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障、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关爱女性员工和怀孕职工、为有需求的员工提供食宿、举办员工生日会、节庆活动等;在人才培育方面,通过设立晋升通道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党支部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公司有80%的员工实名注册了上海志愿者。曹董事长本人同样勇担社会责任,长年参加慈善捐款,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企业家精神,也为新文创公司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党建工作已然成为企业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灵魂。
不知不觉,傍晚悄然来临,红砖水景倒映着落日余晖,晚霞将“1876新视觉产业园”染成了瑰丽的粉色,宛如一幅浪漫的剪影画。曹龙董事长和新文创公司深耕细作,为上海这座城市打造了一个“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服务有温度”的创意产业园,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更新“添砖加瓦”。我们有理由相信,曹龙董事长必将带领新文创公司在打造“百年企业”的征途上取得更令人耳目一新、灿烂夺目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