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详情
  
建党100周年征文|传承革命家风 促进干事创业
来源:闵皓 | 作者:上海民营经济协会 | 发布时间: 2022-10-13 | 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出身于一个红色革命家庭。我的父母在年青时代就投身于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尤其是我的母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在中学求学期间,就参加共产党地下外围组织的青年团活动,父母亲都在上海解放前,因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成为正式中共党员。他们为上海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最终通过地下革命活动相识、相恋,走到一起,结成红色伉俪,并生育了我们兄弟三人,我在家排行第三。



我家是严父慈母型,父亲主要教育我们做人与学习,母亲则负责照顾我们生活。在父母亲的培育下,我们三兄弟学习方面基本达到“别人家孩子”的标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1977年恢复高考,我大哥从黑龙江农场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我二哥在上海被复旦大学录取,而我不巧因病休没能赶上前几次高考,后来通过自学考试,考入上海医药职大,毕业后因成绩优秀,成为该年唯一一名留校生,在母校任教。六年教师生涯同期,我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专升本),边教学边学习,拿到了华师大的本科文凭。三个孩子都在不同的领域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回想我父母亲早年投身革命、参与党的地下工作的经历,这种“红色基因”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加上从小对我们的严格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祖国强大、对民族复兴的责任感的树立,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印象最深的是粉碎“四人帮”消息的传来,我父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其实平时他在我们面前并不愿多谈论时事政治,这可能是源自“文革”中受到的冲击。父亲是个书法爱好者,还曾正式拜师成为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的关门弟子,家中存留他晚年的书法作品。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消息传来,他挥毫写下人民的“心声”两个大字。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感情。当然,拨乱反正以后,父母亲的革命经历得到重新确认,并按规定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直至离世。我想这是对他们革命生涯的最大肯定。


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虽在学校任教数年,生活稳定,且已结婚生女,但想出去了解世界的想法在我心中悸动。在我父母、岳父母家很多亲戚的支持资助下,在1990年初,我辞职去了澳洲求学,开始边上学边打工的艰苦生活。从一个在国内衣食无忧、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变成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求学打工者,我内心一度感到落差很大。


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三年半的澳洲生活历练,教会了我很多在国内环境中不可能悟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工作稳定以后,收入也大大高于当时国内水平。但当我一个人静下心来,我问自己,这样的生活就是我原先心中想要的目标吗?我在与妻子的通信中,得知1990年代国内经济蓬勃发展、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消息。经过充分分析思考,当即做出决定,我的未来在中国,我要回国寻找机会创业。可当时我家在国内并没有任何资源,我告诉自己,我可以从负(负债)开始。其实父母对我的决定有些担忧,当我把各种可能性跟他们深入讨论后,豁达的父母坚决支持我回国。


1993年回国后,我先去了一家外商企业上海办事处打工,学习了解经营管理知识,探索积累经商经验,为自己创业作热身准备。1995年一个机缘巧合,我开始下海从事个体经商活动。最开始从事过去打工熟悉的皮件行业,后又转向服装行业。1995年始至2014年,从一家小本经营小店,到与朋友合伙经营几家连锁店,最后发展成个人独资品牌连锁经营,同时开了一家自己的品牌加工厂。先后经营过20余家店铺,雇佣了几十名销售和加工生产的员工。经历风风雨雨,店铺从小到大,自有服装品牌也在服装市场创下一定的影响力。


比事业上的小有收获让我更有成就感的是,我与大多数的合作者、员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可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父母从未从事过商业,家族里也没人经商,但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与人相处合作,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权重考量过多,只有合作共享、包容、尊重才能行稳致远。



2008年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波及服装生意,工人收入下降、人心不稳,怎么办?我决定趁春节工人回乡过年之机,与夫人、经理三人驾车,带着给每人的一份礼品,到所有工人安徽、江苏的老家一一上门拜访、慰问。此过程中,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员工为了让我的车能开到家门口,事先没告诉我,回家先修了一条从乡村公路到他家长约200米的简易路,并让他全家长辈一起来欢迎我们。他叔叔说,他们家很多人在外打工,从没有一个老板上门来慰问的。这事后来通过我经营的商场管理部被上海电视台知悉,觉得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宣传题材,因此专门上我厂里来采访拍摄,最后剪辑成长约七分钟的专题片,在生活时尚频道播放。这事的反响很大,我家的亲戚朋友,以及江苏、浙江的原料供应客户都打电话来祝贺。因我夫人出身书香门第,我刚决定从事个体经营时,不理解的长辈也逐渐转变了他们的观念和想法。


事业方面的进步,并没有让我迷失自己,我始终谨记家训: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帮助别人、完善自己。工厂关掉后,留下了数十万生产资料,采购价值十万余的生产设备,我全部无偿送给了工厂里的一对员工夫妻,让他们回家乡有一个好的事业开端;送货的汽车、留下来的衣服面料、可以用的部分则送给了坚持经营的上海员工,并允许她们免费使用我自有的注册商标进行经营活动。需要支持帮助时,我也尽力设法满足工厂员工、周围朋友、亲友各种资金需求,我相信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2年开始,我把经营交给朋友打理。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实施世界主要国家的旅游考察计划,每年时长二个月左右,基本采用自驾方式。近十年先后游历了数十个国家,欣赏美景。所见所闻,真实的对比使我对1993年离澳回国决定的正确性更加自信。小家、个人的安逸生活不是我内心真实追求,也不是我父母辈冒生命危险参与地下革命活动的初心。中国人要在世界之林昂起头、站起来,我们不能做旁观者,应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洪流,成为实践者、亲历者。我回国创业就是这种观念在我身上的实践。


2019年初,徐汇区协会突发人事变动,我离开十余年后(因主要经营地迁往外区,早先辞去协会常务理事一职),又被重新召唤来协助协会工作。虽然协会工作开展面临重大的困难,资金短缺、会员流失严重,我还是在会长的信任和众多朋友同仁的齐心帮助下,接受了挑战。近一年半的工作努力成败得失,我想还是由会员评判比较恰当,但我自认凭着对协会的二十余年感情,我努力了、尽力了。在此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新老朋友,得到了他们的鼓励、肯定和友谊,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顾我所有的成长经历,父母早年的革命经历在我身上烙下深深的“红色基因”。爱祖国、爱人民,肯奉献、愿付出是我一生追求的方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刻,我坚信自己一定会追随父母的脚步,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