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详情
  
徐银荷:一名侨商“领头雁”的情怀与担当
来源: | 作者:市协会宣教部 | 发布时间: 2022-12-15 | 1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她,就是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副会长、意大利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哒伊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银荷。

一名侨商“领头雁”的情怀与担当

——访上海哒伊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银荷

 

/陈凤

 

她,曾是一位传统的浙江女性,出生于干部家庭,身材高挑,眉眼清秀,温婉端庄。要不是29岁那年做的决定,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或许她一直过着相夫教子、安安稳稳的平淡生活。可以说,她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岁月中,众多侨商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无论是她的海外打拼经历、归国创业故事,还是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都是一部精彩的海外侨商发展史,更是一部感人的中国女性企业家成长史。

她,就是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副会长、意大利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哒伊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银荷。

 

远赴意大利闯荡,人生就此改变

十月的上海,金桂飘香,秋意渐浓。笔者一行在黄浦区金陵东路1号23楼的哒伊沃意大利魔镜餐厅见到了徐银荷女士。眼前的她,比照片上更为干练、优雅,言谈举止中充满着女性魅力。午后的魔镜餐厅,虽过了用餐高峰,却依然宾客盈门。因绝佳的地理位置,客人能在这里一边饱览浦江两岸美景,一边品尝意大利顶级美味佳肴。徐银荷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尝便各国佳肴的她,对自家餐厅的食材、口味、用餐环境和服务的把控更是做到了极致。

伴随着淡淡的茶香,欣赏着外滩的迷人风光,徐银荷将她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1957年8月,徐银荷出生于浙江温州瑞安由于父母去世得早,她与年长两岁的姐姐和弟弟从小相依为命。长大成人后,她在杭州结婚定居,过着相夫教子的平凡生活。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门的敞开,从上世纪80年代起,掀起了一阵阵“出国热”。为了寻求更广阔的机遇,徐银荷的姐姐和弟弟相继到了意大利发展,还苦口婆心地劝她也过去。1986年,29岁的徐银荷思量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跨出了国门,远渡重洋来到了意大利罗马,与姐弟团聚,开启了全新的人生路。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徐银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幸而当时意大利餐饮市场机会比较多。1987年,她与弟弟合作开办了第一家餐馆“知味观”。几个月后,凭借着温州人的魄力与胆识,徐银荷向银行贷款,创办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爱湖楼”。因经验不足,餐馆前期的生意并不好。一有空闲她就换位思考:若我是顾客,最注重的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就是环境要温馨、东西要好吃、价格要实惠、服务要周到。

于是,她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用高于市场价近4倍的价格聘请了一位厨艺一流的香港厨师出任大厨。果然,餐馆生意有了起色,客人回头率越来越高。次年,徐银荷又开了一家更高档的酒店“福乐居”,地处罗马繁华地带。由于经营有道,很多老外慕名而来,生意越做越红火。1994年,又开了一家台湾餐馆。这家餐馆在当地知名度颇高,生意十分兴隆。就这样,徐银荷历经艰辛拼搏,终于在意大利餐饮界站稳了脚跟,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月是故乡明”,回国创业再获新成就

跨入新千年,徐银荷毅然退出了餐饮界,把餐馆盘了出去,转而从事服装贸易,开了家国际贸易公司。改行并非意气用事。那段时间,意大利餐饮业开始有点不景气,中意两国的商品贸易却开展得如火如荼。徐银荷提前从餐饮业退出,可谓有先见之明。她认真地调查了罗马服装消费情况,认为家乡温州的服装在当地不一定畅销。于是,她飞往广东汕头,看中了一款弹力线衫。不出所料,这款服装运到意大利后卖得很好,服装贸易生意渐成气候。

2005年,徐银荷再度转战日用品贸易。相对服装而言,经营日用品似乎做得更顺当些,无需东奔西跑,去趟义乌小商品市场就全部搞定。贸易公司经营越发成熟后,年销售额超亿元。此后,徐银荷还投资了房地产、宾馆等行业,全部获得成功,生意越做越大。加上她为人低调,行事大气,乐善好施,在意大利侨胞中享有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意大利上海总商会会长,并连任第五届意大利上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

尽管在海外打拼多年,但徐银荷总有一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挥之不去的乡愁始终在心里萦绕。她跟笔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1986年,到了意大利之后,我每年回国一趟,每次都要在去留之间摇摆不定。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我实在放不下自己年幼的儿女。1988年,我决定‘扔掉’签证回国。姐姐得知后紧张不已,劝我务必三思而后行。经过痛苦无比的思想斗争,才决定留在意大利继续发展事业。”如今,徐银荷的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在母亲身体力行的影响下,全都成长为优秀的青年。儿子现在是一名年轻有为的企业管理者,帮着母亲掌管上海的公司事务。女儿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目前在上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咨询工作,并担任意大利上海总商会执行会长、世界青年领袖联盟执行秘书长。

如今,在海外奋斗了三十余载的徐银荷,终于带着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回到了上海发展。她的丈夫是上海人,上海算是徐银荷在中国的第二故乡。上海作为一座充满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其海纳百川的精神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着徐银荷在这里定居并继续拓展事业。到了上海之后,徐银荷重拾“老本行”,开了2家高档餐厅。一家是前文提到的哒伊沃意大利魔镜餐厅,该餐厅连续多年荣登上海“黑珍珠一钻”餐厅榜。另一家是中餐厅——位于金陵东路1号25楼的荷月餐厅。两家餐厅坐拥外滩一线江景,装修更是独具韵味,令人惊艳。菜肴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口感上,都是一流水平,加上优质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两家餐厅开业后,生意一度好到需提前2周预定座位。

再一次创业成功,离不开徐银荷的用心经营,离不开上海全体员工的努力付出。她认为归国创业,可以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而意义非同一般。“落叶归根回国创业,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徐银荷骄傲而坚定地说。

 

言传身教 赓续社会担当精神

徐银荷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名干部,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对子女的教育颇为严格。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教育他们,生而为人,要正直守信,要有奉献精神,懂得帮助他人。那个年代,左邻右舍生活条件都非常困难,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父母就常常尽己所能地接济乡亲邻里,令徐银荷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颗“责任与担当”的种子。从1987年起,徐银荷就开始为意大利海外侨胞提供各种帮助,同时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公益事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三年来,徐银荷顶着经营收入下降的压力依然坚持“不裁员、不减薪”。不仅如此,她还在疫情大战大考中勇担社会责任,为自己的社会公益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各地口罩难求。徐银荷克服种种困难,从国外筹集了6万只口罩,捐赠给武汉地区;随后,上海出现确诊病例,她又调动各方资源,从法国、摩洛哥采购到3600只口罩,捐赠给上海瑞金医院。

徐银荷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影响着她的女儿蒋意荃。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上海本土疫情,牵动着全社会的心。4月上旬,因封控管理等影响,上海居民物资日益紧缺。尤其是中心城区老城厢,老年人口众多,很多人不会用手机买菜,家中食物即将消耗殆尽。徐银荷知晓此事,夜不能寐。知母莫若女,蒋意荃决定和母亲一起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帮助居民渡过难关。当时,物资采购和配送渠道都很不畅,徐银荷千方百计联系到了老家浙江瑞安的企业家朋友,在24小时内,紧急筹措了一大批猪肉、鸡腿肉、尖椒、大白菜、胡萝卜、水果玉米、苹果等新鲜肉类、果蔬,就连葱姜蒜都没有落下。物资到位后,60余名员工和志愿者连夜分装打包。徐银荷特地安排了公司冷链车进行运输。为保障物资尽快抵达,在上海市和黄浦区商务委的协调下,以最快速度为物资运输办理了通行证。徐银荷和蒋意荃更是全程保持联络,协调处理各类事务。经过所有人通宵达旦的付出,54吨、共计2000余包、价值近100万元的爱心菜提前抵达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卸货点。志愿者们将这批来之不易的物资送到每户居民“家门口”,帮助疫情中的老城厢居民度过眼前的难关。不少居民收到物资后,激动得一连说了好几个“感谢”。

经过这次特殊的经历,蒋意荃充分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也更为理解母亲徐银荷为什么总有忙不完的“热心事”。旅居海外的徐银荷,心从未离开过祖国,多年来心系桑梓,热心公益事业。1999年起,就资助多名上海孤儿完成学业,直至成年;四川汶川地震,第一时间从海外汇来5万欧元,支援灾后重建;2010年,出资20万元修建家乡的老年活动中心,次年又捐出45万元用于村里危桥修建;2011年,在浙江大学设立“银荷”教育基金,每年资助十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还给他们每人赠送一台笔记本电脑,目前已出资30余万元。

2020年年底,徐银荷母女得知黄浦区的对口援助县——云南省澜沧县教育资源匮乏,二话不说决定在该县捐建一个图书馆。在黄浦区委统战部、区侨商会关心支持下,“银荷”图书馆于2021年3月动工,到今年4月正式竣工,徐银荷和女儿蒋意荃前前后后共出资了110万元。今年11月初,黄浦区侨商会来到云南澜沧县调研考察,并开展了“银荷”图书馆等公益项目揭牌仪式。当地的孩子们在看到崭新的“银荷”图书馆的时候忍不住欢呼雀跃。走进“银荷”图书馆,仿佛走进了知识的乐园,一排排五彩缤纷的书籍,更是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外面世界的窗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徐银荷以敢闯敢拼的精神,成就了更加丰满、精彩的人生;以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经商头脑,成为了女性民营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以“担当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诠释着一位海外侨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听了她的故事,一股发自心底的敬佩和感动之情油然而生。祝福徐银荷海内外的事业越做越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