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召开了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这是换届以后,新一届理事会正式履行理事会各项工作职责的第一次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对于协会而言,理事会既是一个议事决策机构,也是一个身先士卒的模范群体,发挥着骨干和中坚作用。协会工作能不能做好,理事会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市协会会长陈士豪在近期接受《上海民营经济》杂志采访时,就理事会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想法和建议,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上海民营经济》:您担任市民营经济协会会长的三年多以来,推动和开展了不少的工作,协会呈现出了新的气象,影响力、凝聚力以及地位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您认为协会能克服许多不利因素,开创出如今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有哪些?
陈士豪: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概括协会的现状,那就是“趋稳向好”。经过这三年的努力,人心逐渐聚拢,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推出,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创新发展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协会的地位作用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气象。
促成这种新气象、新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大致有这么几条。
一是从党和国家的层面上看,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得到党和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扶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强调民营经济人士是自己人;还对协会工作提出了“四个者”的明确要求。在这两年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国家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六保六稳”和惠企纾困的许多政策,扶持、帮助民营企业共渡难关。近期国务院还发布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等等。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为协会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也是协会工作重振雄起的力量源泉。
二是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中个协的层面上看,这些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召开了许多的视频会议,对主管部门与协会的关系、对协会工作的定位、指导和工作要求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办法,对一些关键问题作了明确。这对我们来说,澄清了思想,增强了信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首届“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国务院“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出台等,营造了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我们协会工作的提升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三是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层面来看,对市协会工作的重视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去年以来,以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专门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34条政策措施,市局把市协会列入了市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市局“小个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局有关处室与市协会联合开展各种活动和问卷调查等工作,使市协会与市局的工作关系日益紧密。特别让协会许多同志津津乐道的是,去年8月8日市协会换届,市局陈学军局长到会致辞;11月10日,市局倪俊南书记到协会上党课,宣讲二十大精神。三个月里,市局两位主要领导到协会指导工作,这在协会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非常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
四是从市协会自身层面上看,这三年来,市协会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四个者”的要求,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在各区协会和广大会员的支持帮助下,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努力开拓协会工作的新途径,办成了几件有影响的大事,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肯定和鼓励。我一直这么认为,市协会有新气象,工作有新起色,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会员特别是各位理事、副会长们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三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明白,所有的外部因素都只是条件,而自身的努力才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东西,才是我们不断前进、争取未来的根本之所在。
《上海民营经济》:协会这三年走过的路实属不易。而如今,新一届的理事会已经应运而生、走马上任了。理事会是协会的核心力量,能否把理事会队伍的自身建设做好,关系协会发展的前途命运。对于如何加强理事会建设,您有什么看法?
陈士豪:接力棒历史性地传到了新一届理事会手中,该如何不辱使命,续写篇章?该如何有所作为,不负全市3万会员的重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把理事会打造成为有思想、有情怀、肯付出的坚强堡垒,这样才能汲取和形成更大的力量,担当起3万会员的信任和托付,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加强理事会建设,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强理事会的政治思想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建会是协会的光荣传统,也是协会的一项基本职责。协会《章程》中很明确,“本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条文,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更要成为每位理事特别是副会长的言行准则和自觉行动。
我始终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要义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一个成熟、成功的企业家,也必定是一个政治态度鲜明、政治立场坚定的人。作为市协会理事会的成员,我们必须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是拥护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会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的实践者和带头人。希望大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关键时刻,要经得起考验,管得住言行,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也对大家、对协会的整体形象负责。
加强理事会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理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想对新一届理事会成员提三点希望。
第一,理事会成员要成为协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协会工作必须创新和发展,是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也是大家形成的一个共识。但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哪些是协会有能力、会员又需要的?靠我和市协会几位同志闭门造车,肯定不行。事实上,市协会这几年在创新发展上所作的探索和尝试,全部是来自于我们的会员甚至于就来自于我们理事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活动、市协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青妇工委等三个专委的成立,以及我们正在筹建的协会的几个工作部门等,都是来自于我们理事会同志的主动提议并合力促成的。过去老一代的副会长们为协会赢得了许多的赞扬和声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年轻一代后浪澎湃,蓬勃向上,后继有人,这是我们协会的希望之所在。总之,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协会的创新发展一定会与时俱进,蒸蒸日上,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二,理事会成员要成为市协会形象的守护者。市协会的理事或者副会长,在许多基层会员看来,确实是一种身份象征。许多场合下,说话、办事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这就要求理事会的每个成员,要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做表率。一是努力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发展好。这既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同时也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为协会、为会员说话办事的底气。二是注意维护自身形象,进而维护市协会的形象。三是在协会的一些重要工作、重要事项上,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四是要有胸襟气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做到求同存异,容人容事,维护好市协会团结统一的形象。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错了的人。这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气度和胸怀,我们应当不断学习锻炼和培养这种胸怀。
第三,理事会成员要成为协会集体的热心人。协会这个集体中,有不少具体的事务性事情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在一个集体之中,对A来说比较麻烦困难的事,对B来说可能就是举手之劳,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也是我们要抱团、成为集体的理由。对集体事项的热心和支持,其实就是对这个集体的认同和尊重,是集体荣誉感的积极表现。只要是为了支持协会工作,无论是出钱还是出力,无论是出多少,情义情份都没有差别,所体现的是作为一个副会长、理事的胸怀、格局和境界。
郑板桥先生有《竹石》一诗,与大家共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我们的理事会成员有100多人,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都有各自的长处和资源,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能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把各自的长处和资源汇集起来,把大家的智慧和能量发挥出来,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就一定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使我们协会充满活力,带动整个协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上海民营经济》: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确实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从更具体的层面上来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进理事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此,您接下来打算采取哪些措施,以加强理事会建设的制度保障?
陈士豪:按照市协会《章程》和有关规定,同时参考了其他一些组织和社团的做法,我们考虑采取以下办法和措施,从机制和制度上促进理事会的建设。
建立市协会会长、驻会副会长随访制度。即:凡是理事会成员,如果有事需要与市协会沟通的,无论是企业的、协会的甚至是个人的事,经预约,均可与市协会会长、驻会副会长直接面谈和商洽。这个制度的目的,是想从制度上保证市协会领导与理事会成员的密切的双向联系。
分门别类,组建市协会的相关工作部。这些部门是市协会秘书处下属的、承担某一方面具体工作的非常设性机构。一般由5-7人组成,由市协会理事或者副会长担任部长,按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经市协会会长办公会议初步决定,下一步打算组建退役军人创业工作部、法务工作部、企业服务工作部等。有可能的话,还将进一步组建文化体育类、健康服务类的工作部等等。
健全完善相关会议制度。按照《章程》规定,结合协会实际,初步设想采取以下制度:一是理事会+年会的制度。每年年初或年底召开的理事会,无特殊情况,按年会的规模和形式举行,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研究决定协会的重要事项。二是会长会议制度。一般情况下,全体会长会议半年一次,讨论研究协会工作重要事项。涉及专项工作的,可视情况由会长召集相关副会长召开。三是副会长交流互访活动。私企副会长每季度一次,建立顺序名单,轮流承办。个体副会长每半年一次,形式、内容不限,旨在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此外,我们还要认真执行职务和团体会费的收缴使用及管理制度。会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和规定,接受理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和市局及相关机构审计。
《上海民营经济》:协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有过令人称道的辉煌,也有过曲折和迷惘。相信只要能够坚定方向,团结一致,就一定能给广大会员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谱写协会发展的新篇章!
最后,感谢陈会长百忙之中接受采访。